技術文章
更新時間:2025-11-20
點擊次數:20
在表面材料科學、印刷電子、功能性涂層及新材料研發的前沿領域,一項看似微小卻至關重要的測試——噴墨后水滴角測試,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。它如同一把精準的“尺子",直接量化了經過噴墨處理后的材料表面性能,為產品研發與質量控制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科學依據。那么為何要聚焦“噴墨后"的測試?
噴墨技術,作為一種高效的圖案化沉積方法,已被廣泛應用于導電線路、防偽標簽、疏水/親水圖案、生物傳感器等眾多領域。然而,墨水與基材之間的相互作用,直接決定了最終產品的成敗。
附著力與鋪展性: 水滴角(接觸角)的大小直觀反映了基材的潤濕性。角度過大(疏水),墨水液滴難以鋪展,可能導致線路斷開、圖案不完整;角度過?。ㄓH水),墨水可能過度鋪展,導致圖案模糊、分辨率下降。
界面相互作用: 噴墨處理本身就是為了改變基材的局部表面能。測試處理后的水滴角,是驗證這種改變是否達到預期效果的最直接方法。
工藝優化與驗證: 噴墨的配方、打印參數(如液滴大小、頻率)、后處理工藝(如固化、燒結)都會影響最終效果。水滴角測試為這些工藝參數的優化提供了快速、量化的反饋閉環。
因此,對噴墨后的樣品進行水滴角測試,其核心價值在于將“效果"轉化為“數據",將“經驗"提升為“科學"。
通過專業的自動水滴角測量儀(如北斗儀器CA100S),我們可以獲得以下關鍵信息:
1、靜態接觸角:
直接評估潤濕性: 單一液滴在噴墨區域上的靜態接觸角,是評估該區域是變為疏水還是親水的黃金標準。例如,目標是制造超疏水表面,那么噴墨處理后,水滴角應大于150°。
一致性檢驗: 在不同點位進行多次測量,可以評估噴墨處理的均勻性和一致性,避免出現性能不穩定的“瑕疵區"。
2、動態接觸角(前進角/后退角)與接觸角滯后:
這對于需要控制墨水流動的應用至關重要。前進角與后退角的差值(即接觸角滯后),決定了液滴在表面上的移動性能。較小的滯后值意味著液滴更容易移動,這對于在微流控芯片或自清潔表面中控制液體行為極為重要。
3、表面能計算:
通過使用不同極性的液體(如水、二dian甲烷)進行測量,可以計算出噴墨處理后樣品表面的自由能及其分量(極性力、色散力)。這為深入理解墨水與基材的相容性提供了理論基礎。
成功應用場景:
印刷電子: 在柔性PCB或RFID天線制造中,確保導電墨水在基材(如PI或PET薄膜)上形成均勻、連續的線路。水滴角測試用于優化基材的等離子處理或化學處理,使其達到最佳的親墨性。
功能性圖案: 制造“水舞"圖案或微流控通道。通過在疏水基底上噴墨打印親水圖案,引導水流沿特定路徑流動。水滴角測試是驗證親水圖案效果是否達標的關鍵。
防偽與包裝: 在包裝材料上噴墨打印特殊的防偽涂層,其疏水性可能作為鑒別真偽的特征。通過測量特定區域的水滴角,可以實現快速、無損的真偽鑒別。
新材料開發: 研發新型納米墨水或功能性涂層時,水滴角是評價其改性效果的核心指標之一。例如,開發一種使紡織品具備超疏水能力的噴墨制劑,水滴角測試是證明其性能的直接證據。
噴墨技術正在重塑制造業的未來,而從“打印上去"到“打印成功"之間,正隔著“水滴角測試"這座橋梁。它不僅是發現問題的手段,更是驅動創新、確保品質的科學基石。專注于噴墨后的水滴角測試,意味著在微觀尺度上掌控產品的宏觀命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