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市經濟信息化委與市教委聯合調研推動具身智能產教融合
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戰略部署,加快推動具身智能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進程,深化產教融合協同機制,3月18日,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張宏韜、市教委副主任趙震率隊赴浦東張江,實地調研智元數采中心與國地中心具身智能訓練場,并召開專題座談會,組織高校、企業及創新平臺代表共商具身智能領域產學研合作新方向。
?
調研先行:錨定技術前沿,夯實產業基礎?
調研組一行深入智元數采中心與國地中心具身智能訓練場,詳細了解了具身智能技術在機器人研發、場景化應用及數據訓練平臺建設方面的最新進展,對企業在智能感知、自主決策、人機協作等關鍵技術攻關中取得的成果給予肯定。張宏韜指出,具身智能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前沿領域,需進一步強化技術底座支撐,加快構建從算法研發到場景落地的全鏈條生態。趙震強調,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策源地,應與企業形成合力,共同破解技術轉化與人才培養的瓶頸問題。
?座談共商:校政企聯動,共探合作新范式?
座談會上,復旦大學、上海交通大學、同濟大學、華東師范大學等10所高校代表分別介紹了各校在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學科建設、科研攻關及人才培養成果。各高校一致表示,將依托人工智能、自動化、計算機等學科優勢,通過共建聯合實驗室、定制化課程、實踐基地等方式,強化校企資源對接,推動教育教學與產業需求深度銜接。
國地中心、智元科技、上海電氣、庫帕思科技等企業及創新平臺代表圍繞技術研發、場景落地、人才需求等方面提出合作訴求。國地中心提出,希望聯合高校打造具身智能公共訓練平臺,加速算法迭代與數據共享;智元科技呼吁高校參與機器人多模態感知等關鍵技術攻關;上海電氣則聚焦工業場景應用,期待校企聯合培養復合型工程人才。
?協同發力:構建產學研生態,加速成果轉化?
會議明確,下一步將從三方面推進具身智能領域協同創新:一是建立常態化對接機制,由市經濟信息化委、市教委牽頭搭建“校企合作清單”,推動技術需求與科研資源精準匹配;二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,支持高校開設具身智能交叉學科課程,聯合企業設立實訓基地與產業導師制度;三是打造標桿性應用場景,圍繞智能制造、醫療康復、智慧城市等領域,加快技術驗證與規模化落地。
張宏韜總結強調,上海將持續優化政策環境,統籌高校科研力量與企業創新主體,以具身智能為突破口,探索“教育鏈—人才鏈—產業鏈—創新鏈”深度融合的新模式,為人工智能高地建設注入新動能。
市經濟信息化委人工智能發展處、市教委科研處、市先導產業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,以及本市20余家高校、企業及創新平臺代表共同參會。下一步,各方將圍繞會議共識細化合作方案,加速形成具身智能領域產學研協同發展的“上海樣板”。